日博体育平台

图片
常州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护航新能源之都建设
时间:2024-04-17  浏览次数:次

常州市司法局紧扣“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目标,努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构筑坚实法治保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以高质量法治服务支撑新能源之都建设,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681亿元、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前列,助力常州市顺利迈入GDP万亿之城。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推进,高点布局优氛围。发挥市委依法治市办统筹协调职能,提请将“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列入全市“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工作),纳入市委年度深改项目。出台《法治保障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的意见》,从“严厉打击涉及新能源企业违法犯罪”“保护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等10个方面为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集聚力量推进“法治护航新能源之都建设”等30个重点课题研究。会同民革市委、市检察院、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等,建成全省首个企业合规建设促进中心,组建企业合规研究院、企业合规建设指导部、体检部等专业团队,确定蜂巢能源等28家新能源产业企业为首批企业合规建设实践基地。

二是坚持科学立法治规,良法善治夯基石。坚持立法决策与新能源之都建设决策相衔接,以高质量制度供给保障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科学立法,在全国率先制定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围绕新能源产业规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设定相应制度措施。针对新能源产业企业发展常见的“放管服”问题、技术创新扶持问题,制定市场主体服务办法、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拓宽民主立法,用好“法治民意直通车”、政府立法联系点等立法民意征集机制,广泛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搭建新能源企业表达诉求的常态互动平台。加强与新能源之都建设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类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对与新能源之都建设相关的政策措施类文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修改或废止与新能源之都建设不符的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

三是规范行政执法监督,依法行政提效能。出台全国地市级首个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规范包括对新能源企业在内的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提高行政检查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完善“联动协作、双随机检查、信用监管、社会参与、执法监督、责任追究”六大机制。对涉及新能源企业的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进行梳理,梳理法律法规规章等200余部,梳理事项400余项。对免予处罚、免予强制的程序、条件进行明示,压缩对新能源产业具体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空间。设立建科院股份等72家新能源企业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完善执法信息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发布全省首个行政执法程序规范与用语示范实务指引,获《法治日报》等媒体刊载报道。

四是拓展公共法律服务,惠企利民促发展。制定实施《新能源之都建设“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实施“百律八团上门行动”,在原有先进碳材料、新能源汽车、晶硅光伏等7个市级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基础上,增加特高压设备“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组建由百名优秀律师组成的“产业链+法律服务”律师团,配备100名专家律师,根据各产业链特点及法律风险点,制订法律服务清单,联络链主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开展法治体检等3570场次,为企业提供事前预警、事中排查、事后处置的全过程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仲裁高效、保密的优势,推动新能源企业将仲裁作为首选商事纠纷解决方式,成立全省首个新能源争议解决中心,打响“新能源争议解决专业服务链”品牌,将仲裁制度融入相关行业上下游供应链全过程。借助常州大学非诉讼研究院资源,建立“调解+复议”“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涉新能源企业纠纷建立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共调解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483件,涉案标的额2.51亿元。

五是深入法治宣传教育,遵纪守法强观念。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司法普法联动机制,指导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20个,开展知识产权相关案件庭审直播5次。更新由100名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人员构成的新能源产业普法讲师团,举行知识产权主题线上“法治直播间”宣讲30场次,采取法治讲座、以案释法、主播领读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劳动务工人员参与学习,点击量超300万,切实提升新能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能力。开展“送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推动工信局、科技局、税务局等单位落实普法责任制,普及与新能源之都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梳理汇总涉企政策法规,采取网站、微信、专栏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推送宣传和解读辅导,打通新能源企业与部门联系通道,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